• 银行数字化转型与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研究——兼论贷款安全和银行情绪的中介影响

    徐成江;

    本文基于中小企业贷款安全性和银行有限理性情绪的链式中介效应,探讨了新时期我国银行数字化转型对中小企业信贷获得的影响机制。通过构建多重中介模型,本文的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银行数字化转型对中小企业信贷获得的促进作用不及大型企业;中小企业贷款安全性和银行情绪在银行数字化转型与中小企业信贷获得的关系中不仅具有独立的中介作用,而且具有链式中介效应;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将提升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相对风险程度,并会经由中小企业贷款安全性与银行情绪链条形成反向传导,不利于中小企业信贷获得的改善。本文在两个方面具有创新性:一是把银行数字化转型和银行情绪纳入中小企业信贷获得情况的分析框架,为这一传统的研究领域提供了新的视角;二是丰富了中小企业信贷获得受到银行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贷款安全性以及银行情绪影响的经验证据。

    2022年12期 No.132 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9K]
    [下载次数:228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1 ]
  • 重大外部冲击如何影响系统性金融风险传染

    李永;郭逸群;郝凤霞;

    新世纪以来,高频次的重大外部冲击严重威胁着我国社会经济安全与金融稳定。鉴此,从时间及频域多维度考察上述冲击下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跨市场传染,对风险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关联性时频域分解法为基础,结合复杂网络模型,通过分频域的风险溢出网络拓扑,揭示了股灾、经贸摩擦、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等事件下我国股票、能源、黄金、债券、货币、外汇六个金融子市场间的风险传染路径及特征。研究发现:(1)重大外部冲击下系统性风险水平出现显著提升,股票市场与能源市场为主要净风险溢出者;(2)通常重大外部冲击下的短期系统关联性最高,中期、长期依次降低,但在某些事件下,中期关联性可能高于短期;(3)不同时期风险在各金融子市场间的传染路径不同,同时最大风险溢出方也会发生变化。鉴此,本文提出了审慎管理相关金融风险,加强风险市场识别,依据金融子市场特点分类施策,分时期重点管理,完善重大外部冲击下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应急管理防控体系等政策建议。

    2022年12期 No.132 20-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9K]
    [下载次数:123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 ]
  • 融资租赁债务的公司治理效应与违约效应研究

    徐金球;

    本文实证分析了融资租赁债务的公司治理效应及其违约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融资租赁债务有利于降低资产替代、扩充债务规模、优化债务结构、降低企业债务成本、延长债务期限以及调整企业投资等,有助于解决企业代理问题。(2)不同交易类型和期限结构的融资租赁债务,其公司治理效应存在异质性。就交易类型而言,直接融资租赁能降低企业代理成本,减少非效率投资,公司治理效应显著;售后回租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代理问题,但不能抑制非效率投资;其他融资租赁不具备公司治理效应。就期限结构而言,短期融资租赁较长期融资租赁的公司治理效应更强。此外,本文通过债务违约距离(DTD)分析得出,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相较于直接融资租赁,售后回租的债务违约概率和违约水平更高;当企业未来收益降幅或现金流波动幅度为15%时,则售后回租债务具有潜在违约风险。

    2022年12期 No.132 40-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1K]
    [下载次数:37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 ]
  • 家庭资产配置结构如何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效率

    刘喜和;李真真;

    监管新框架、金融业竞争新结构为家庭资产配置的转换带来新契机。厘清家庭资产配置结构差异如何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对制定货币政策以及预测经济目标能否实现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本文建立了包含多主体的DSGE模型,采用2013年第一季度至2020年第四季度的季度数据,比较分析了不同家庭资产配置结构对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效率的冲击效应。分析结果表明:(1)家庭资产配置偏向于风险金融资产时,对价格型货币政策传导的正向影响明显高于对数量型货币政策的影响;而当家庭资产配置偏向于房地产时,则会严重冲击两类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2)家庭资产配置偏向于风险金融资产虽可对宏观经济产生正向影响,但亦会导致宏观经济变量的较大波动。(3)当房价上涨时,家庭资产配置于房地产所带来的“挤出效应”大于“财富效应”,且社会福利损失最高。未来应坚持“房住不炒”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构建和完善资本市场生态环境,提高家庭部门参与资本市场的获得感。

    2022年12期 No.132 60-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2K]
    [下载次数:372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 ]
  • 宏观审慎监管对财富分配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兼论金融监管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刘志洋;马亚娜;岳琳琳;

    宏观审慎监管关注更多的是经济体的“效率”问题,对“公平”问题的关注相对较少。本文首先使用OLG模型,将杠杆率作为主要宏观经济工具变量,引入经济个体之间财富的代际转移机制,研究不同经济周期宏观审慎监管对财富分配不平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经济个体投资收益和产出能够满足其消费需求的情况下,当经济体处于繁荣期时,实施宏观审慎监管来控制信贷增速,有助于缓解财富分配不平等问题;而当经济体处于衰退期时,宽松导向的宏观审慎监管可能出现为了“效率”而牺牲“公平”的问题。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本文又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同样表明,当经济体处于繁荣期时,紧缩导向的宏观审慎监管有助于降低基尼系数;而当经济处于衰退期时,政策当局可能为提升经济“效率”而牺牲“公平”。这与理论模型的结论基本一致。

    2022年12期 No.132 78-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3K]
    [下载次数:33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信贷资产同质化与系统性金融风险:基于行业视角

    陈敏;王玉莹;

    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的同质化可能引发市场共振,导致大量银行同时陷入困境,从而推升系统性金融风险。基于此,本文利用2011—2020年我国上市商业银行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信贷资产同质化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作用效果与传导渠道,并对比了其在行业维度上的差异。具体而言:(1)从作用效果来看,就全行业而言,信贷资产同质化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显著为正;而就分行业而言,这种影响则存在行业异质性:房地产等六类低异质性行业呈现正向影响,而制造业与批发零售业两类高异质性行业则表现为负向影响。(2)从传导渠道来看,全行业信贷资产同质化的收益波动渠道和股价波动渠道均发挥了正向传导作用;但两条渠道在不同行业的传导作用存在差异: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水利业及租赁业双渠道检验均显著为正,且以股价波动渠道传导为主,建筑业、电力业仅股价波动渠道检验显著为正,而制造业的股价波动渠道、批发零售业的收益波动渠道检验则显著为负。基于上述分析,为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我国金融稳定,本文建议我国建立行业信贷资产同质化的监测预警指标,并根据行业的异质性对信贷资产同质化进行分行业差异化管理,利用有限的监管资源,有侧重地阻断低异质性行业在收益和股价链条上的风险传导。

    2022年12期 No.132 96-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7K]
    [下载次数:394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

创办时间: 2012年1月
主管单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编辑部邮箱: cbrcfrr@126.com
刊期:月刊
国内统一刊号(CN): 10-1047/F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291

 
 
访问量:311003